找到相关内容207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徒眼中的基因工程

    培养出你的内脏。当你的器官坏了,你就可以用那只猪的器官来替换。  当然,许多人都说牺牲一只猪,可使自己亲爱的人活下来,是个较好的主意。即使这不符合菩提,人们仍然如此做。其实,人类还是有其他解决问题的...

    易象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741021.html
  • 蕅益大师生平与思想

    西方耳。”成时师听了大骇,谓何不力复佛世芳规耶?久之,始知大师在家发大菩提以为之本,出家一意宗乘,径山大悟后,彻见近世禅者之病,在绝无正知见,非在多知见;在不尊重波罗提木叉,非在著戒相也。故抹倒禅...四十八,决意出家,体究大事。   二十四岁时,梦中礼拜憨山大师,恳请上乘佛法。时憨山大师在曹溪,不能往从,乃从憨山大师门人雪岭法师出家,命名智旭。   二十五岁时,入径山坐禅参究。第二年夏天,用功到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1641956.html
  • 止观法门

      行法之前,必须具备种种助缘与方便,才能使学人由随顺而入于正行;兹略述其要:   1、依住于菩萨法假安立,也就是深入经藏依教奉行。   2、不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   3、具足清净戒,清净闻思,...思想发挥智慧,而后圆满的表现。止观法门也是以戒为基础,故云:   “戒为无上菩提本,长养一切诸善法。”  但是,五度如盲,般若为眼目,又说:“定是慧之体,慧是定之用。”   有定无慧是痴定,有慧无定是...

    普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33242428.html
  • 以持律为主的音声法门修行-律宗篇

    以持律为主的音声法门修行-律宗篇  赖静涵  毕生学佛所为何事?满菩提也  律宗的精神,就是提醒我们  学佛犹需清净梵行,则解脱之道如履坦途  事实上,律宗的音声修行法门研究也十分困难,和过去一样...五与《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》卷一都有提到,应该将受「八关斋戒」的功德回向于「将来弥勒佛世三会得度生老病死」。甚至于在后者文中加上注脚:「经云:设有善男子女人,不发此而持八斋者,得少许福田。」由此可知,...

    赖静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0150870.html
  • 海南岛三亚南山海上观音

    天下佛徒,炎黄子孙,发随喜心,偿菩提,好施乐助,尽心尽能,福田广种,德泽多积。同结敬造南海观世音菩萨圣像之佛缘,共襄弘扬东方佛教文化之盛举,则功无虚弃,福不唐捐,必定自度度人,自利利人,添福如东海,增...菩萨有十二大,其中第二大是长居南海,故世称南海观世音。   南山踞南海之滨,形似巨鳌,古称鳌山,有观音菩萨坐骑之相,正是“天接水色真空色,浪激石音似梵音”,一片海天佛国景象。   琼州历来有观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30953332.html
  • 阿含经与菩萨道

    是外张的,声闻受著比丘戒的约束,教化的范围受到限制。佛陀秉著不舍有情的大,特别训励智德超众的长者居士,命他们深入各阶层中去,方便施化。为著巩固他们的信心和加深愿力起见,第一、先教他们发菩提心,奠定穷生死劫受诸苦痛永不退悔的无上志愿;次则以普度众生的重任嘱托他。从推行菩萨道的方便上说,在家菩萨确较出家比丘容易得多,所以佛陀重视在家发菩提心者,其故在此。复次,在家者多不乐发厌离心,菩提深广普遍,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64655289.html
  • 直心是道场——构建和谐社会与清净道风

    发心,要有般若见地的指导下,通过发菩提、持菩萨戒、行菩萨道,才能使菩提心开花并最终结果。当你觉悟到无他、无我相时,将心安于道上,视他苦为己苦,那么在行事接物中就不会迷失真心,运用自如,境来不拒、境去...丛林以无事为兴盛,修行以念佛为稳当,精进以持戒为第一,疾病以减食为良药,烦恼以忍辱为菩提,是非以不辩为解脱,留众以老成为真情,执事以尽力为有功,语言以减少为直截,长幼以慈和为进德,学门以勤习为入门,...

    若宽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82457174.html
  • ‘般若经讲记’导读

    可见,本质上却是空寂而生的。   *从般若道到方便道   本书对金刚经的解说,以性空大乘的经论为宗本,分二道五菩提来阐释:   般若道由发心菩提、伏心菩提而明心菩提、出到菩提而究竟菩提。   般若道:   “......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......实无众生得灭度者”--这是发心菩提,立菩提。   “应无所住行于布施”--这是伏心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32157482.html
  • 称名“念念不舍”考:从《无量寿经》到善导大师与法然上人的转折

    寿经》的意旨:满足众生的菩提求  事实上,整部《无量寿经》透露出来的意旨,法藏比丘发起净土大的目的,就是为了协助“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,想要出生在极乐净土,以圆满他们所累积的功德”的众生。也就是说,...的念佛观,被称为“本愿法门”,也就是说,根据弥陀的本愿而立教。他们说的“弥陀本愿”,乃是专指《无量寿经》四十八中的第十八而言。但是我读《无量寿经》,不能不觉得《无量寿经》所显示的意趣,和法然上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52160007.html
  • 文殊师利菩萨本愿研究

    的自利方面的自行及利他方面的成熟众生、庄严国土;其次,也以经部的分类为架构,来重新整理文殊的本生,并试图对文殊在各经部的风貌作一探讨;又在进入文殊本愿前,也对文殊的发菩提心义作一探讨,并说明本愿在...表明发菩提心必须是无发而发、不执于心的发心。第三章谈文殊自觉的自行,归纳出三要点,即一、发菩提心,确立愿成佛的信念,普圆一切有情,而慈悲心是是策励菩萨精进不断的最佳动力;二、调伏自己的无明习气及烦恼...

    黄靖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3662196.html